工信部10月27日消息,該部日前印發了《機械基礎零部件產業振興實施方案》,計劃通過3年努力,使得我國重大裝備基礎零部件配套能力提高到70%以上。鼓勵企業跨行業、跨所有制兼并重組,努力形成若干具有國際競爭力、年銷售額超過50億元的企業集團。方案實施期為2010年-2012年。
機械基礎零部件主要指:軸承、齒輪、模具、液壓件、氣動元件、密封件、緊固件等,是裝備制造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,直接決定著重大裝備和主機產品的性能、水平、質量和可靠性。
《方案》提出要通過3年努力,圍繞能源開發、交通運輸、新農村建設、新材料制備、節能環保與資源綜合利用等領域建設等領域所需裝備,突破一批關鍵零部件發展瓶頸。
《方案》還提出要培育100家有較大規模、專業化水平高、特色鮮明、具有知名品牌產品的企業。吸引多種資本投向基礎零部件行業。依托現有資源,加大對國內已有軸承、齒輪、液壓件、密封件、緊固件等產業集聚區的支持和指導,引導企業向產業園區集聚,加強集聚區鑄造、鍛造、熱處理的集中化生產,培育一批專業化分工、產業鏈協同、銷售收入超100億元的特色產業集聚區。支持省市建設省級基礎零部件新型工業化示范基地,鼓勵在具備條件的集聚區建設若干國家級基礎零部件“新型工業化示范基地”。(朱宇中國證券報)
基礎零部件業振興方案出臺上市公司將挑大梁
記者27日從工信部了解到,《機械基礎零部件產業振興實施方案》(以下簡稱《方案》)已經正式發布!斗桨浮访鞔_,2012年前,重大裝備基礎零部件配套能力將提升至70%以上。
業內人士認為,基礎零部件產業巨大的進口替代市場即將打開,軸承、液氣密等子行業的上市公司有望直接受益。
近年來,我國裝備制造業水平大幅提升,大型成套裝備已能基本滿足國民經濟建設需要,然而基礎零部件卻無法滿足主機配套要求,已成為制約我國重大裝備發展的瓶頸。
據業內人士介紹,國外供應商在基礎零部件供給、價格、供貨期等多方面陸續開始對我國采取限制,“(機械行業)每年有近70%的行業利潤要被進口零部件吃掉!
對此,《方案》要求,經過3年努力,使我國機械基礎零部件制造水平得到明顯提高,自主創新能力實現較大提升,產業結構不合理的局面得到改善,逐步扭轉基礎零部件產業發展嚴重滯后的被動局面。
《方案》還要求,2012年前,掌握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,重大裝備基礎零部件配套能力提高到70%以上;調整產業和產品結構,發展一批高附加值產品,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專業化強的基礎零部件企業及知名品牌。
目前,我國有8000多家規模以上機械基礎零部件企業,國內市場占有率為65%左右。
業內人士認為,在工信部的支持下,基礎零部件產業巨大的進口替代市場即將打開。上市公司中進口替代空間較大,產品滿足新能源、高鐵、精密機床、工程機械等核心部位關鍵零部件的企業包括龍溪股份、天馬股份、中鼎股份等。
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《機械基礎零部件產業振興實施方案》
2010年10月11日,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《機械基礎零部件產業振興實施方案》,通知全文如下:
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印發《機械基礎零部件產業振興實施方案》的通知
各省、自治區、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、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:
為落實《裝備制造業調整和振興規劃》,提升裝備制造業整體水平,推動機械基礎零部件產業結構優化升級,工業和信息化部組織制定了《機械基礎零部件產業振興實施方案》,現印發你們。
各地區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,研究制定促進機械基礎零部件產業升級的具體措施,加快突破關鍵零部件發展瓶頸步伐,不斷滿足各領域裝備及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需要。
二O一O年十月十一日